新形势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机遇与挑战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Desertification Combating Major in the New Situation
唐清亮;石铁玉;付秋萍;
摘要(Abstract):
随着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笔者介绍了该专业的现状,从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专业内涵的延伸和水土保持理念3个方面分析了专业面临的挑战,从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公众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两个方面分析了专业面临的机遇,最后提出了专业的发展对策,即实行课程体系改革,组建优秀教学团队,开展基础研究工作。
关键词(KeyWords):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生态环境;课程体系;水土流失;小流域综合治理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唐清亮;石铁玉;付秋萍;
Email:
DO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6.14.090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刘震.新时期我国水土保持的形势与任务[J].水利发展研究,2011,10(12):80-82.
- [2]庄家尧,张金池,胡海波,等.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创新[J].中国林业教育,2013,31(4):12-16.
- [3]杨建英,张洪江,李永贵,等.依托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提高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J].中国林业教育,2013,31(1):4-8.
- [4]王治国,周世权.我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的历史与现状分析[J].中国林业教育,1999(S1):57-60.
- [5]姜德文.城镇化进程中的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新问题[J].中国水土保持,2014(1):1-2.
- [6]王礼先.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概念与原则[J].中国水土保持,2006(2):16-17.
- [7]刘震.我国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水利,2005(22):17-20.
- [8]WABG S,FU B,PIAO S,et al.Reduced sediment transport in the Yellow River due to anthropogenic changes[J].Nature geoscience,2015,9(1):38-41.
- [9]张佳.黄河中游主要支流输沙量变化及其对入海泥沙通量的影响[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1.
- [10]李春平,张洪江.我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人才需求与专业发展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10,27(3):1-4.
- [11]姜德文.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水土保持探索[J].中国水土保持,2013(4):10-13.
- [12]刘震.认真贯彻《意见》精神更好发挥水土保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水土保持,2015(10):1-4.
- [13]吴发启,王健.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12,30(3):24-28.
- [14]高甲荣,程云,张洪江.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改革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5(2):23-25.
- [15]齐实,张洪江,孙保平.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现状和发展对策[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S1):74-77.
- [16]王云琦,王玉杰.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15,33(6):21-23.
- [17]姜群鸥,张学霞.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15,33(3):53-55.
- [18]吴发启,王健.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J].中国水土保持,2006,26(4):56-60.
- [19]马维伟,李广,王立,等.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17(4):117-121.
- [20]张翼.水土保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奠基工程[J].中国水土保持,2007(5):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