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灾区文化遗产保护的出路——以5·12地震灾区为例Outlets for Cultural Heritages Protection in Disaster Area after the Earthquake
王果;牟江;
摘要(Abstract):
结合汶川地震灾区文化遗产特点,通过分析震后文化遗产的破坏状况,总结了不同地域、不同形式的文化遗产的震害特点,分析了文化遗产的抗震重要性及地震之后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出路,同时通过反思,从国家法律法规和人民大众层面分别提出了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和建议,强调应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地震前的各项预防措施,切实保护好文化遗产;以法律明确规定建筑物的抗震标准;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尽可能多地保护、保全文化遗产建筑。此外,还应号召人民大众,使其成为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力量和真正的主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参考了国际上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益经验,以期有助于人们思考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
关键词(KeyWords): 5·12地震;文化遗产保护;震后反思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王果;牟江;
Email:
DO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1.35.160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潘毅,赵世春,余志祥,等.对汶川地震灾区文化遗产建筑震害与保护的几点思考[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0(S1):82-85.
- [2]刘文芝.对汶川特大地震灾后藏羌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的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19-21.
- [3]汶川地震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J].中华遗产,2008(6):14-15.
- [4]周兴通.大地震后关注文物古迹保护[EB/OL].(2009-04-21)ht-tp://www.ccots.com.cn/2008_3/7_13/ioftfznx1riy_3_0_5.htm.
- [5]马盛德.面对自然灾害该如何保护非遗[EB/OL].(2010-05-23)ht-tp://www.artsbj.com/Html/observe/zhpl/bjfx/wh/94560.html.
- [6]单霁翔.民众是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力量和真正主人[R/OL].(2010-08-02)http://i.ifeng.com/news?aid=5317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