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种大豆耐盐性的比较研究Comparison of the Salt Tolerlance in Different Glycine max L.Varieties
刘玉杰;王宝增;
摘要(Abstract):
通过对中黄13号和科丰6号2个大豆品种进行不同浓度的盐处理(01、002、00 mmol/L NaCl)后,测定其干重、脯氨酸、丙二醛、叶绿素含量以及根系活力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等相关生理指标,通过其生长及生理指标变化,比较2个大豆品种的耐盐性并探讨其耐盐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2个大豆品种幼苗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以及过氧化物酶活性均降低,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均增加,最终导致幼苗干重的下降,但品种间生理指标变化趋势不同,科丰6号较中黄13号变化缓慢,说明前者耐盐性较强。
关键词(KeyWords): 大豆;耐盐性;NaCl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刘玉杰;王宝增;
Email:
DOI: 10.13989/j.cnki.0517-6611.2007.15.03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张新春,庄炳昌,李自超.植物耐盐性研究进展[J].玉米科学,2002(1):50-56.
- [2]赵可夫.植物抗盐机理[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 [3]邵桂花,常汝镇,陈一舞.大豆耐盐性研究进展[J].大豆科学,1993,12(3):244-248.
- [4]马淑时,王伟.大豆品种资源的抗盐碱性鉴定[J].吉林农业科学,1994(4):69-71.
- [5]李星华,陈宛妹,李增禄.山东大豆种质资源耐盐性鉴定[J].山东农业科学,1996(4):11-13.
- [6]邵桂花,常汝镇,陈一舞,等.大豆耐盐性遗传的研究[J].作物学报,1994,20(6):721-726.
- [7]邵桂花,宋景芝,刘惠令.大豆种质资源耐盐性鉴定初报[J].中国农业科学,1986(6):30-35.
- [8]张志良.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9]李合生.现代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15-419.
- [10]朱晓军,杨劲松,梁永超,等.盐胁迫下钙对水稻幼苗光合作用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0):1497-1503.
- [11]利容千,王建波.植物逆境细胞及生理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234-235.
- [12]李明,王根轩.干旱胁迫对甘草幼苗保护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2,22(4):503-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