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转基因生物技术知识产权利用制度Study on the Utilization System of Transgenic Biotechnology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China
刘旭霞;王继鑫;沈大力;
摘要(Abstract):
良好的转基因生物技术知识产权利用制度对于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提高生物技术产业竞争力和降低社会运行成本,并将转基因生物研发优势转变为知识产权优势和相应产业发展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完善转基因生物技术知识产权许可、出资、转让、质押及利益分享等制度,有助于我国在相关领域规则和技术标准制定上增强话语权和谈判资本,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保护和分享资源,更好地维护本国利益。
关键词(KeyWords): 转基因生物技术;知识产权;利用制度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研究课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抗虫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2011ZX08001-00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我国转基因生物技术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项目批准号2013SC4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2012SC42)”
作者(Author): 刘旭霞;王继鑫;沈大力;
Email:
DO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4.18.008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李平,萧延高.产业创新与知识产权战略:关于深圳实践的深层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 [2]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知识产权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 [3]宾修清.知识产权许可制度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9.
- [4]国家知识产权局条法司.关于强制许可制度的完善[J].电子知识产权,2010(4):40.
- [5]刘旭霞,周锦培.我国植物新品种权质押融资法律问题探析[J].武汉金融,2011(12):16.
- [6]朱德宏.专利权质押的可分性分析——兼论专利权质押融资风险的防范[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38.
- [7]陈龙江,熊启泉.中国种业开放十余年:回顾与反思[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1.
- [8]任静,刘丽军.跨国公司在我国农业领域的技术锁定策略和对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1):43.
- [9]靖飞,李成贵.跨国种子企业在中国种子市场的扩张及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10(12):87.
- [10]袁晓东.沉睡专利形成机理及其防治[J].科研管理,2009(7):168-174.
- [1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司.中国生物产业发展报告2010[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149.
- [12]宋伟,胡海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分散机制研究[J].知识产权,2009(4):73-77.
- [13]刘春霖.知识产权出资标的物研究[J].法商研究,2009(2):87-88.
- [14]高中权,戴谋富.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保护[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