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半年青藏高原切变线对青海高原影响研究
胡长元;肖宏斌;
摘要(Abstract):
通过对1998~2009年5~9月影响青海地区夏半年高原切变线的统计分析,揭示了气候变暖背景下,高原切变线的活动特征及其对青海高原降水天气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年中,青海地区受绝大多数高原切变线影响,年均受影响次数为31.1次;夏半年出现的高原切变线中,影响青海地区切变线出现次数占总出现次数的95.9%,年均影响数为23.1次;统计年间,高原低涡过程多于切变线过程,切变线活动频次呈显著上升趋势;夏半年造成青海地区降水的切变线中,有24.2%的切变线造成青海地区大降水,年均影响数为5.6次;高原切变线对青海高原大降水的影响主要以局地性大降水为主。
关键词(KeyWords): 高原切变线;高原;夏半年;青海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胡长元;肖宏斌;
Email:
DO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3.28.01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论文集编辑组.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文集(一)[C].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218-243.
- [2]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论文集编辑组.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文集(二)[C].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182-235.
- [3]叶笃正,高由禧.青藏高原气象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1-275.
- [4]刘富明,潘平山.青藏高原横切变线南移的研究[J].高原气象,1987,6(1):56-63.
- [5]薛智.青藏高原暴雨切变线特征个例分析[J].气象学报,1980,38(2):142-146.
- [6]青藏高原气象研究拉萨会战组.夏半年青藏高原500hPa低涡切变线的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1-115.
- [7]王江山,李锡福.青海天气气候[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200-260.
- [8]何光碧,师锐.夏季青藏高原不同类型切变线的动力、热力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11,30(3):568-575.
- [9]师锐,何光碧.移出与未移出高原的高原切变线背景环流对比分析[J].高原气象,2011,30(6):1453-1461.
- [10]张京英,朱时良,王庆华,等.冷式和暖式切变线暴雨多普勒雷达资料对比分析[J].气象科学,2007(S1):44-51.
- [11]李玉花.高原天气的云图分析[J].气象,1978(4):10-12.
- [12]马学莲,张青梅,张吉农,等.青海东部两次大到暴雨天气卫星云图及产品对比分析[J].青海科技,2010(2):51-54.
- [13]郁淑华,何光碧.水汽图像在高原天气预报中应用的初步分析[J].高原气象,2003,22(S1):75-81.
- [14]程志刚,刘晓东,范广州,等.21世纪青藏高原气候时空变化评估[J].干旱区研究,2011,28(4):669-674.
- [15]张晓,李净,姚晓军,等.近45年青海省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5):6-11.
- [16]白淑英,史建桥.近50年青海降水时空格局变化[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6):148-152.
- [17]胡宜昌,董文杰,何勇.21世纪初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7,22(10):1066-1073.
- [18]汪宝龙,张明军,魏军林,等.1960-2009年青海省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特征[J].水土保持通报,2012,32(4):92-96.
- [19]韩国军,王玉兰,房世波.近50年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及其对农牧业的影响[J].资源科学,2011,33(10):1969-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