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岸带研究II——海岸带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Study on Chinese Coastal Zone (II)
安鑫龙;齐遵利;李雪梅;张秀文;
摘要(Abstract):
海岸带生态环境问题是目前海洋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从近海富营养化、石油污染、生物资源破坏、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海水入侵等方面概括总结了我国海岸带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给出了海岸带生态修复的方法和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对策。同时指出,可持续发展是解决我国海岸带生态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加快制定并完善一整套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对策是今后努力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KeyWords): 海岸带;生态环境问题;生态修复;可持续发展对策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BQ08-98)
作者(Author): 安鑫龙;齐遵利;李雪梅;张秀文;
Email:
DOI: 10.13989/j.cnki.0517-6611.2008.27.030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安鑫龙,张海莲,闫莹.中国海岸带研究I海岸带概况及中国海岸带研究的十大热点问题[J].河北渔业,2005(4):17.
- [2]洪华生,丁原红,洪丽玉,等.我国海岸带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调控对策[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3,4(1):89-94.
- [3]杨宇峰,宋金明,林小涛,等.大型海藻栽培及其在近海环境的生态作用[J].海洋环境科学,2005,24(3):77-80.
- [4]安鑫龙,周启星,邢光敏.海洋微生物在海洋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现状[J].水产科学,2006,25(2):97-100.
- [5]安鑫龙,周启星.水产养殖自身污染及其生物修复技术[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7(9):1-6.
- [6]邹景忠.海洋环境科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253-365.
- [7]杨宇峰,姜胜,王朝晖,等.中国海水养殖发展状况与养殖海域赤潮生态防治[J].海洋科学,2004,28(7):71-75.
- [8]曲维政,邓声贵.灾难性的海洋石油污染[J].自然灾害学报,2001,10(1):69-74.
- [9]沈德中.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268-279.
- [10]郑西来,吴俊文,胡志峰.滨海沙滩石油污染物吸附与释放的实验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8,38(1):147-150.
- [11]张传松,王修林,石晓勇,等.东海赤潮高发区COD和石油烃分布特征及其与赤潮发生关系的初步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7):1093-1096.
- [12]林益明,林鹏.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多样性、功能及其保护[J].海洋湖沼通报,2001(3):8-16.
- [13]陈雪清.对红树林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全面认识及维护[J].林业资源管理,2001(6):65-69.
- [14]林鹏,张宜辉,杨志伟.厦门海岸红树林的保护与生态恢复[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4(S):1-6.
- [15]苗卫卫,江敏.我国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6(S):319-323.
- [16]王蔚,张凯,汝少国.米草生物入侵现状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海洋科学,2003,27(7):38-42.
- [17]唐廷贵,张万钧.论中国海岸带大米草生态工程效益与“生态入侵”[J].中国工程科学,2003,5(3):15-20.
- [18]吴敏兰,方志亮.大米草与外来生物入侵[J].福建水产,2005(1):56-59.
- [19]陈郁敏.生物入侵对福建省养殖水域的危害及对策[J].水利渔业,2006,26(1):67-68.
- [20]刘佳,朱小明,杨圣云.厦门海洋生物外来物种和生物入侵[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6(S):181-185.
- [21]GREGORY M,RUIZET C.Global spread of microorganisms by ships[J].Na-ture,2000,408:49-50.
- [22]陈立侨,李云凯,侯俊利.船舶压载水导致的生物入侵及其防治对策[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5/6):40-48.
- [23]陈妙红,邹欣庆,李杨帆,等.连云港市海岸带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研究[J].生态经济,2005(10):124-128.
- [24]杨建设,牛显春,林东年.茂名近海岸水环境污染评价与对策[J].水土保持研究,2003,10(2):38-40.
- [25]许珠华,侯建军.福建沿岸海域赤潮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J].台湾海峡,2006,25(1):143-150.
- [26]吴耀泉.胶州湾沿岸带开发对生物资源的影响[J].海洋环境科学,1999,18(2):38-42.
- [27]丁玲,李碧英,张树深.海岸带海水入侵的研究进展[J].海洋通报,2004,23(2):82-87.
- [28]孙娟,杨燕雄.秦皇岛市海水入侵特征[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7(2):51-53,68.
- [29]王新,周立红,郑天凌,等.塔玛亚历山大藻藻际细菌溶藻过程[J].生态学报,2007,27(7):2864-6871.
- [30]安鑫龙,李婷.凤眼莲的生态特征[J].水利渔业,2007,27(4):82-84.
- [31]舒阳,刘振乾,李丽君.凤眼莲浸出液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抑制作用[J].生态科学,2006,25(2):124-127.
- [32]夏文香,李金成,宋志文,等.生物修复剂在清除海滩石油污染中的应用[J].环境工程学报,2007,1(8):9-14.
- [33]夏文香,郑西来,李金成,等.海滩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J].海洋环境科学,2003,22(3):74-79.
- [34]许崇彦,刘宪斌,刘占广,等.翅碱蓬对石油烃污染的海岸带修复的初步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7,7(1):37-39.
- [35]徐国栋,刘振乾,李爱芬,等.广州市海岸带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J].生态科学,2003,22(2):153-157.
- [36]游建胜.福建省海岸带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1(2):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