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近10年水资源承载力时空格局动态演变研究Studies on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of Chongqing Water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in Last Ten Years
张月;杨华;
摘要(Abstract):
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通过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研究了重庆市2000~2009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承载力时空格局动态演变。结果表明,近10年来,重庆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和人均水资源承载力波动呈下降的趋势,水资源生态足迹从2000年的3.50hm2/人下降到2009年的2.64 hm2/人,水资源承载力从2000年的6.05 hm2/人下降到2009年的3.48 hm2/人,并在2001年和2006年达到低谷期。在空间上,重庆市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承载力空间差异较为明显,都市发达经济圈和渝西走廊的水资源承载力和水资源生态足迹较低,其中最突出的为渝中区;三峡库区、渝东南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承载力相对较高,其中城口县和巫溪县最为突出。此外,重庆市40个区县总体上水资源生态足迹基本低于水资源承载力,存在着生态盈余,但部分区县的水资源生态赤字仍较为严重。
关键词(KeyWords): 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承载力;重庆市各区县;均衡因子;水资源盈余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张月;杨华;
Email:
DO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2.28.04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等.中国1999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能力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2):280-285.
- [2]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甘肃省1998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J].地理学报,2000,55(5):607-616.
- [3]李飞,宋玉祥,刘文新,等.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研究———以辽宁省为例[J].生态环境学报,2010,19(3):718-723.
- [4]彭建,吴健生,蒋依依,等.生态足迹分析应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评估的缺陷[J].生态学报,2006,26(8):2716-2722.
- [5]重庆市统计局.重庆市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 [6]吴志峰,胡永红,李定强,等.城市水生态足迹变化分析与模拟[J].资源科学,2006,28(5):152-156.
- [7]黄林楠,张伟新,姜翠玲.水资源生态足迹计算方法[J].生态学报,2008,28(3):1279-1286.
- [8]范晓秋.水资源生态足迹研究与应用[D].南京:河海大学,2005.
- [9]李培月,钱会,吴建华.银川市2008年水资源生态足迹研究与分析[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0,8(1):68-71.
- [10]卞羽,洪伟,陈燕,等.福建水资源生态足迹分析[J].福建林学院学报,2010,30(1):1-5.
- [11]李放,罗晓容.三峡库区重庆段水资源承载力研究[J].人民长江,2010,41(21):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