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社会”背景下宜居生态城市建设探讨——以湖南衡阳为例Research on Habitable Ecotype City Constru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wo-oriented Society
曾春霞;
摘要(Abstract):
回顾宜居生态城市的发展历程,分析"两型社会"的特点,讨论湖南衡阳宜居生态城市建设和"两型社会"建设的内在联系,并对衡阳城市的建设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KeyWords): “两型社会”;宜居生态城市;建设;可行性;途径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曾春霞;
Email:
DOI: 10.13989/j.cnki.0517-6611.2009.10.03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方可.生态化、宜人性与文化特色——创建21世纪中关村人居环境[J].城市问题,1999(6):34-35.
- [2]柴清玉.建设“宜居城市”关键在政府[J].人大建设,2006(9):38-39.
- [3]李丽萍,郭宝华.关于宜居城市的理论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06,13(2):76-80.
- [4]浅见泰司.居住环境:评价方法与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 [5]李业锦,张文忠,田山川,等.宜居城市的理论基础和评价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8,27(3):101-108.
- [6]周俐,熊益沙.“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沙建设生态城市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2008(7):10-11.
- [7]阳中良,周雪敏.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8,1(4):75-80.
- [8]龚海艳,刘莉.宜春市生态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初探[J].传承,2008(8):114-115.
- [9]王吉亚.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思考[J].环境经济杂志,2007(40):47-50.
- [10]田文富.“两型”社会建设的路径初探[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3):82-86.
- [11]王明亮.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J].城市发展研究,2008,15(4):23-25.
- [12]赵勇.国内“宜居城市”概念研究综述[J].城市问题,2007(10):76-79.
- [13]彭志威.衡阳地理位置[EB/OL].(2008-11-19)http://www.hengy-ang.gov.cn/main/hygk/zrdl/dlwz/a9bd4e9f-ab18-47c7-a177-37aed61b4461.shtml.
- [14]阳冬发.衡阳在湖南“3+5”城市群产业发展中的金融对策研究[J].武汉金融,2008(2):39-41.
- [15]唐薇频.3+5城市群空间结构轮廓呈现四条城市功能带辐射全省[EB/OL].(2008-08-20)http://hn.rednet.cn/c/2008/24/1579715.htm.
- [16]王向志.衡阳文化产业面临的困境及发展对策[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4):118-120.
- [17]彭崇谷.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将旅游业建设成为我市的重要支柱产业[J].衡阳通讯,2007(1):7-8.
- [18]成新平.我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EB/OL].(2008-01-30)http://www.hengyang.gov.cn/main/tzhy/hyjj/1ab27d85-d8a0-4c51-a1f7-2c393ae47c38.shtml.
- [19]王继辉.湖南衡阳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347-349.
- [20]王洪彬.“两型”社会建设的生态文明视角[J].环境保护,2008(16):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