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距对广薯87藤叶和鲜薯产量的影响Effects of Row Spacing on the Cane Leaves Yield and Fresh Tuberous Roots Yield of Guangshu 87
唐明双;何素兰;周全卢;刘莉莎;黄迎冬;杨洪康;王梅;李胜;李东波;李育明;
摘要(Abstract):
[目的]研究不同垄距对广薯87藤叶和鲜薯产量的影响。[方法]以食用红心甘薯新品种广薯87为研究材料,在种植密度为6万株/hm~2的情况下,研究5个不同垄距(75、80、85、90、95 cm)处理对甘薯藤叶和鲜薯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垄距的增大,藤叶产量也逐渐上升;在95 cm垄距处理时,藤叶产量达最大值,为12 656.3 kg/hm~2。因此,可通过适量加大垄距的宽度来提高藤叶产量。随着垄距的增大,鲜薯产量逐渐上升;当垄距为90 cm时,鲜薯产量达最大,为34 875.0 kg/hm~2。但垄距达95 cm时,产量反而开始降低。[结论]综合考虑,在西南丘陵地区甘薯机械化起垄时,垄距为90 cm时广薯87能获得较为理想的产量。
关键词(KeyWords): 广薯87;垄距;藤叶产量;鲜薯产量
基金项目(Foundation):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11-B-12、CARS-11-C-23);;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201303106);;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12AA101204)
作者(Author): 唐明双;何素兰;周全卢;刘莉莎;黄迎冬;杨洪康;王梅;李胜;李东波;李育明;
Email:
DO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7.06.01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何伟忠,木泰华.我国甘薯加工业的发展现状概述[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27(11):176-180.
- [2]房伯平,张雄坚,陈景益,等.我国甘薯种质资源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广东农业科学,2004(S1):3-5.
- [3]贾赵东,郭小丁,尹晴红,等.甘薯黑斑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江苏农业科学,2011(1):144-147.
- [4]马代夫.世界甘薯生产现状和发展预测[J].世界农业,2001(1):17-19.
- [5]唐君,周志林,赵冬兰,等.甘薯贮藏过程淀粉酶活性变化及对薯块芽萌发的影响[J].福建农业学报,2010,25(6):699-702.
- [6]马代夫,李强,曹清河,等.中国甘薯产业及产业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江苏农业学报,2012,28(5):969-973.
- [7]胡良龙,胡志超,王冰,等.国内甘薯生产机械化研究进展与趋势[J].中国农机化,2012(2):14-16.
- [8]胡良龙,田立佳,计福来,等.甘薯生产机械化作业模式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35(5):165-168.
- [9]许天瑶.专家谈农机农艺融合[J].农业机械,2011(15):22-24.
- [10]马标,胡良龙,许良元,等.国内甘薯种植及其生产机械[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3,34(1):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