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安徽省空气质量对比及原因分析Air Quality Comparison and Cause Analysis in Anhui Province during 2012-2013
王俊;夏伟;史金保;朱四宝;应月琴;
摘要(Abstract):
根据安徽省环境保护局提供的2012~2013年空气污染指数(API)资料,对安徽省各地市空气质量级别、首要污染物等指标和空气污染指数的月、年均值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分析及横向、纵向对比,得出安徽省空气污染的时空分布规律,并从多方面分析造成其规律变化的成因。结果表明,2013年安徽省API年均值、高值城市数量均显著高于2012年;安徽省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2013年优良天数比例明显下降,Ⅲ1级污染以上天数也明显增加,出现Ⅴ级污染的城市增加至7个,地域也扩大至安徽东南部;首要污染物以PM10为主,铜陵SO2污染相对严重。安徽省逐月的API分布有明显的时间、空间差异,API高值期有1、6及10~12月,整体上淮北>江淮>江南,东部>西部;API高值期有明显的北高南低的逐降形势,区域间差值较大;API低值期则存在中东部偏高,南北相对偏低,区域间差值较小。安徽省各地市的GDP构成、人口结构对API起到基础性贡献,而6月小麦秸秆焚烧期及10月水稻-玉米秸秆混合焚烧期造成PM10浓度急剧增加,对API起到高峰推动作用,安徽省地形也起到平原扩散、山区阻挡堆积的作用。
关键词(KeyWords): 空气污染指数(API);时空规律;原因分析;安徽省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王俊;夏伟;史金保;朱四宝;应月琴;
Email:
DO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4.14.03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虞统.空气质量日报中的空气污染指数[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0,2(1):23-26.
- [2]郭建斌,陈珏.北京市空气污染季节变化规律研究及污染控制建议[J].生态环境学报,2009,18(3):952-956.
- [3]吴新敏,孙建国.乌鲁木齐市与北方四城市的空气污染对比及原因分析[J].干旱环境监测,2002,16(4):218-221.
- [4]李小飞,张明军,王圣杰,等.中国空气污染指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2012,33(6):1936-1943.
- [5]王周伟.SPSS统计分析与综合应用[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 [6]王建.Surfer 8地理信息制图[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4.
- [7]程先富.GIS软件应用实习教程[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