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杉持续生长力的探讨A Discussion on Continuous Growth Ability of Taiwania flousiana
孙志刚;陈强;苏俊武;许彦红;刘永刚;王庆华;刘云彩;周筑;孙宏;
摘要(Abstract):
[目的]探讨秃杉生长特点及其持续生长力,为我国大径级用材林培育树种选择及秃杉大径材培育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对秃杉自然分布区天然林及周边人工林的调查,从秃杉的长寿性、枝叶空间分布、根系连生、中幼林施肥效应、单株和林分生长力等方面探讨了其生长力。[结果]秃杉寿命达上千年,数百年生仍然生机勃勃,其主干圆满通直,侧枝细而柔软,下部枝条易向下倾钭生长,增大了光合作用面积,部分秃杉下部侧枝还能向树冠间的空隙处旋转生长,根系连生形成庞大的根系群体结构和菌根,保障了秃杉的生长力,10余年生以后不施肥树高和胸径年平均生长量仍可达0.82 m和1.95 cm,年龄在24~50年的优良木,平均树高和胸径年均生长量达0.71 m和1.72 cm,100年生以内平均胸径年均生长量仍然可达1 cm以上,人工林的蓄积量在21~30年达443.56 m~3/hm~2,51~60年达1 231.43 m~3/hm~2。[结论]秃杉的速生时间达50~100年,是一个速生阶段持续性特别长的树种,是培育大径材的理想树种。
关键词(KeyWords): 秃杉;大径材;持续生长力;空间分布;连生根系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104053);; 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云[2017]TG10)
作者(Author): 孙志刚;陈强;苏俊武;许彦红;刘永刚;王庆华;刘云彩;周筑;孙宏;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陶国祥.秃杉[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1.
- [2] 陈强,袁明,刘云彩,等. 秃杉的物种确立、天然林种群特征、保护、引种和种源选择研究[J]. 西部林业科学,2012,41(2):1-16.
- [3] 李性苑,李旭光,李东平,等.贵州雷公山秃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和分形特征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8):12264-12266.
- [4] 陈绍林,张志华,廖于实,等.星斗山自然保护区秃杉原生种群生境现状及保护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624-4625.
- [5] 陈建新,王明怀,殷祚云,等.广东省秃杉引种栽培效果及栽培区划分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2,15(4):399-405.
- [6] 愈慈英.舟山海岛秃杉引种试验[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4,11(1):26-32.
- [7] 全国秃杉种源试验协作组.秃杉种源苗期变异与选择的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1996(6):9-13.
- [8] 李晓储,黄利斌,杨继明,等.秃杉种源苗期地理变异的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1993(2):1-8.
- [9] 段成波.秃杉人工林的培育技术[J].西部林业科学,2005,34(2):91-94.
- [10] 陈强,苏俊武,刘云彩,等.秃杉大径材培育技术[J].林业科技通讯,2017(2): 15-18.
- [11] 苏俊武,陈强,刘云彩,等.秃杉中幼林施肥试验[J].福建林业科技,2017,44(4): 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