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春季辽宁两次暴雪过程对比分析
白华;熊群峰;孙莹;马鑫;王浩;
摘要(Abstract):
应用常规天气图、探空、卫星云图等观测资料,对辽宁省2012年3月4~6日和4月2~3日2次雨雪天气的水汽、热力、动力条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过程冷空气南下时低层均有西南涡配合,先有暖湿气流北上,之后冷空气南下,把暖湿气流抬升,700、850hPa在38°~45°N有低涡和暖切变,暖湿气流在切变线的南侧产生辐合;有明显的锋区,大气斜压性强。不同之处表现为第1次暴雪期间,西南涡沿江淮切变线东移至山东半岛,西南涡东移北上先于蒙古低涡影响辽宁,冷空气为偏北路径;前期水汽来源于华南沿海,后期来源于日本海地区;而在第2次暴雪期间,西南涡位于四川盆地,稳定少动,蒙古低涡到达华北地区,与华北切变线合并后,东移至山东半岛,南端与西南涡南北叠加,经向度加大;水汽来源于孟加拉湾地区。当0℃层高度低于950 hPa、地面气温在0℃上下、1 000 hPa温度低于2℃、925 hPa温度低于-2℃时,是降水性质雨雪转变的关键。
关键词(KeyWords): 暴雪;过程对比;春季;辽宁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白华;熊群峰;孙莹;马鑫;王浩;
Email:
DO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3.22.007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胡中明,周伟灿.我国东北地区暴雪形成机理的个例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5,28(5):679-684.
- [2]秦华锋,金荣花.“0703”东北暴雪成因的数值模拟研究[J].气象,2008,34(4):30-38.
- [3]肖柏,赵友红.黑龙江省降雪天气气候分析[J].气象,1998,14(3):17-19.
- [4]刘景涛,孟亚里.西北风急流上不稳定小槽发展型强降雪的初步分析[J].气象,1988,14(3):25-28.
- [5]胡中明.中高纬暴雪形成的统计分析和机理研究[D].南京:南京气象学院,2003.
- [6]董啸,周顺武.近50年来东北地区暴雪时空分布特征[J].气象,2010,36(12):74-79.
- [7]牛伟伟,李志坚.;2013年2月一次雷暴伴降雪天气过程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258-7261,7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