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野生大豆细胞质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王瑞霞;张学敏;马凤莲;
摘要(Abstract):
针对栽培大豆细胞质十分狭窄的问题,为拓宽其遗传基础,承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展了以野生大豆作为母本的利用研究工作。通过20多年的杂交选育,在种间杂交育种方面创造出许多高蛋白、长花序、高秆有限等优异种质资源;在高产抗病、优质育种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针对野生大豆杂交成功难度大、不良性状不易克服等问题探索出了相应的解决手段和策略。
关键词(KeyWords): 野生大豆;育种;种质资源;栽培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王瑞霞;张学敏;马凤莲;
Email:
DO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3.36.08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林红.野生大豆的利用与优质资源的创新[J].中国油料,1996,18(4):70-72.
- [2]张国栋.黑龙江省大豆推广品种细胞质来源初步分析[J].大豆科学,1987,6(5):313-316.
- [3]李星华.山东主要大豆品系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1987(3):4-7.
- [4]叶兴国.黄淮海地区大豆品种亲缘关系概势分析[J].大豆科学,1995,14(3):216-217.
- [5]王荣昌.大豆栽培种与野生种种间杂交后代遗传变异研究[M]//李福山.中国野生大豆资源研究进展.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 [6]王振民.栽培大豆X半野生大豆F1代优势及其亲本关系的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7,19(4):14-19.
- [7]李文滨.大豆品种间与种间杂种后代农艺性状遗传的比较研究[J].大豆科学,1986,5(4):265-276.
- [8]李莹.大豆种间杂种后代产量性状的遗传变异[M]//李福山.中国野生大豆资源研究进展.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 [9]杨光宇,郑惠玉,韩春凤.栽培大豆(G.mɑx)X半野生大豆(G.gracilis)后代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参数的初步分析[M]//李福山.中国野生大豆资源研究进展.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 [10]陈绍江,杨庆凯,王金陵,等.大豆育种过程中亲子遗传关系的RAPD的研究初报[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6,27(2):137-141.
- [11]杨丹霞,王德亮,栗维君,等.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利用研究现状[J].现代化农业,1992(9):12-14.
- [12]徐豹,郑惠玉,吕景良,等.中国大豆的蛋白资源[J].大豆科学,1984(4):237.
- [13]张国栋,王金陵,孟庆喜,等.大豆种间杂交主要农艺性状和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变异研究[J].大豆科学,1989(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