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湘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构调整目标的生态足迹环评研究The EIA Study on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Structure Adjustment of the Overall Land Use Planning in Linxiang City
尹少华;刘艳中;汪小涵;周旋;周兰兰;
摘要(Abstract):
根据临湘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点,对生态足迹模型进行了适用性改进,开展了规划用地结构调整目标的生态足迹核算。研究结果表明,在规划期内临湘市规划用地结构调整目标可有效提高生态承载力,可缓减规划实施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总消费生态盈亏由生态盈利转为生态赤字,总产出生态盈亏呈现生态赤字增加趋势,可持续承载生态亏损指数有所增加。研究表明,规划用地结构调整对提高该市的土地生态可持续利用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研究认为,控制人口快速增长、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实现规划目标生态效应的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KeyWords):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构调整目标;生态足迹模型改进;环境影响评价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2104880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41201600,41201164)
作者(Author): 尹少华;刘艳中;汪小涵;周旋;周兰兰;
Email:
DO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3.36.038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王书华,毛汉英,等.生态足迹研究的国内外近期进展[J].自然资源学报,2002,17(6):776-782.
- [2]吴隆杰,杨林.近年来生态足迹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6,11(3):3-8.
- [3]ERB K H.Actual land demand of Austria 1926-2000:Avariation on ecological footprint assessments[J].Land Use Policy,2004,21(3):247-259.
- [4]梁勇,成升魁,闵庆文.生态足迹方法及其在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4,28(6):821-824.
- [5]席建超,葛全胜,成升魁,等.旅游消费生态占用初探——以北京市海外入境旅游者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4,19(2):224-229.
- [6]蒋莉,陈治谏,沈兴菊.兰州大学(盘旋路校区)2003年生态足迹调查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1(2):82-85.
- [7]范晓秋.水资源生态足迹研究与应用[D].南京:河海大学,2005.
- [8]刘艳中,李江风,张祚,等.生态足迹模型在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中的应用及启示[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24(1):81.
- [9]赖力,黄贤金.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的生态足迹评价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2):66-71.
- [10]刘红丽,黄朝禧.湖北省耕地生态足迹动态分析[J].广东土地科学,2006,5(6):31-35.
- [11]赖发英,钟恢明,宫松,等.生态足迹理论对江西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指导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28(5):780-786.
- [12]符海月,李满春,毛亮,等.基于生态足迹的土地利用规划生态成效定量分析——以河北省廊坊市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7,22(2):225-234.
- [13]陈秋林,毛德华.生态足迹方法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中的应用——以常德市鼎城区为例[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7,21(3):348-351.
- [14]蔡育秋,俞艳,袁艳斌,等.基于生态足迹法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0,27(4):62-66.
- [15]邵玲,杜文星,杨俊孝.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新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国土资源科技管理[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22(5):62-66.
- [16]白钰.基于生态足迹的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效用评价[J].经济地理,2012,32(10):127-132.
- [17]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中国西部12省(区市)的生态足迹[J].地理学报,2001,56(5):6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