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杜鹃基本培养基和外殖体选择的初步研究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Selection of Basic Culture Medium and Explants of Rhododendron dauricum
杜凤国;吕伟伟;王欢;王金玲;魏强;于忠亮;苑景淇;于建国;
摘要(Abstract):
[目的]研究兴安杜鹃苗木快繁技术,为兴安杜鹃大规模园林绿化应用提供技术保障。[方法]以兴安杜鹃的叶芽、花芽、叶片、茎尖、茎段为外植体,以MS、WPM、Read、B5为培养基,采用不同采集时间、不同消毒方法,通过接种、培养、观察和对比分析,对兴安杜鹃的快速繁殖进行研究。[结果]兴安杜鹃组织培养最佳基本培养基为WPM培养基;最佳外植体为1.5~2.0 cm茎尖和茎段;最佳灭菌方法为70%乙醇30 s结合0.1%HgCl_2 10 min;最佳取材时间为3月中旬至5月中旬。[结论]该研究可为绿化苗木生产、城镇绿化及乡村振兴生态宜居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撑。
关键词(KeyWords): 兴安杜鹃;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吉林发展改革委员会项目(2017C054-5);; 吉林省科技厅项目(20190301041NY)
作者(Author): 杜凤国;吕伟伟;王欢;王金玲;魏强;于忠亮;苑景淇;于建国;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徐娟,于德利,刘焕婷.兴安杜鹃和迎红杜鹃种子、幼苗及苗木生长特性研究[J].森林工程,2010,26(2):24-26.
- [2] 徐娟,曹玉峰,田艳丽,等.不同pH值对兴安杜鹃及迎红杜鹃生理特性的影响[J].林业科技,2009,34(5):58-59.
- [3] 张东凤,孙宝新,张树军.兴安杜鹃叶化学成分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3,29(1):71-72,75.
- [4] 孙墨珑,惠宇,王珊珊.兴安杜鹃总黄酮质量分数及提取物稳定性[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38(9):84-85.
- [5] 辛柏福,尹贻东,谭振平.兴安杜鹃花精油化学成份研究[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6,13(3):93-95.
- [6] 杨宏烨,孙岳胤.兴安杜鹃的药用价值[J].中国林副特产,2000(1):46.
- [7] 崔希洙.兴安杜鹃嫩枝扦插育苗技术[J].吉林林业科技,2013,42(5):41,44.
- [8] 周国兰,朱相全,张刚.兴安杜鹃的育苗与管理[J].中国林副特产,1992,48(1):35.
- [9] 邱璐,梁晓华,黄静,等.杜鹃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9):1717-1719.
- [10] 钟宇.西洋杜鹃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1999.
- [11] 刘晶,王大勇.兴安杜鹃愈伤组织培养的研究[J].吉林农业,2016(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