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多元化研究Study on Measurement Diversification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Consolidation
李晶;张立亭;曾令权;孙旭丹;
摘要(Abstract):
在城市建设用地严重不足而农村却存在大量低效建设用地的背景下,从我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概念及对象入手,分析了农村居民点存在的问题,运用文献归纳法、统计分析法从4个方面对其研究方法进行总结,旨在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提供多元化研究。
关键词(KeyWords): 农村居民点整理;多元化;研究方法;相关性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李晶;张立亭;曾令权;孙旭丹;
Email:
DO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2.08.087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潘元庆,陈伟强,祝桂兰,等.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与评价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8(10):98-100,147.
- [2]石诗源,张小林.江苏省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分析与整理潜力测算[J].中国土地科学,2009(9):52-58.
- [3]林常春,李新旺,许皞,等.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研究——以河北省卢龙县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2):46-51.
- [4]李保全.山西省沁水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J].华北国土资源,2009(2):40-45.
- [5]张正峰,赵伟.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内涵与评价指标体系[J].经济地理,2007(1):137-140.
- [6]王跃,陈亚莉.苏州城郊村镇分布特征[J].地理学报,2005,60(2):229-236..
- [7]李应刚.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4):106-108.
- [8]刘雪,刁承泰,张景芬.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与土地整理研究——以重庆江津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834-2836.
- [9]刘英.基于GIS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时空特征及其优化布局研究——以湖南临澧县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8(4):35-36.
- [10]姜广辉.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北京山区农村居民点变化的驱动力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7,23(5):81-87.
- [11]田贵全,曲凯.山东省农村居民点动态变化遥感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27(1):102-104.
- [12]王传明,乔国华.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7):1-2.
- [13]袁洁,杨钢桥,朱家彪.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机制——基于湖北省孝南区农户调查的研究[J].经济地理,2008(6):991-993.
- [14]MARLOW V,KRUPA K S.Rural residential land use:Tracking its grows[J].Agricultural Outlook,2002(8):14-17.
- [15]HANSEN A J,BROWN D G.Land use change in rural America:Rates drivers and consequences[J]Ecological Applications,2005,15(6):1849-1850.
- [16]曹子剑,张凤荣.北京市平谷区不同区域农村居民点内部结构差异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8,27(2):121-125.
- [17]杨益民.影响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变化的因素分析和效验[J].国土资源导刊,2008(2):47-49.
- [18]高苏华,陈方正.基于系统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演变驱动机制研究——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9(8):117-120.
- [19]李晓刚,欧名豪,许恒周.农村居民点用地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以青岛市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6(3):27-32.
- [20]张鑫,王红梅.哈尔滨市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动态变化分析[J].农业经济,2009,318(1):112-113.
- [21]张卫华,张小舟.株洲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现代农业,2007(10):85-87.
- [22]郭文华,郝晋珉,覃丽,等.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的建设用地评价指数探讨[J].资源科学,2005,27(3):66-72.
- [23]陈倩,张文秀,李丹,等.辽阳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4):36-37.
- [24]赵雲泰,廖和平.浅析农村居民点用地动态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4):1696-1698.
- [25]张风丽,赵俊,赵雷英.浅析新疆农村居民点的整理[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5):457-460.
- [26]杨庆媛,田永中.西南丘陵山地区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模式—以重庆渝北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4,23(4):469-478.
- [27]HANG X C,PAN Q ZHAO Y.Research on spatial calculating analysis model of land use change[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2004,14(3):359-360.
- [28]孙琳.沈阳市沈北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及潜力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5):158-161.
- [29]陶运平,殷海善.朔州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潜力与整治途径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07,35(3):7-10.
- [30]武红智,朱运海,肖飞.济南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山东科学,2009(4):42-46.
- [31]马锐,韩武波.城乡交错带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以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为例[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S1):192-194.
- [32]高燕,叶艳妹.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模式选择[J].农村经济,2010(3):23-25.
- [33]刘巧芹,薄祥云,郭爱请.廊坊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措施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8(3):76-79.
- [34]林伟丽,周兴.广西贵港市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695-17698.
- [35]汪琴,邹自力,张小平,等.基于3S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以江西省宜丰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377-2379,2412.